同悟|只要磁带还活着,我们的青春就不曾消逝
日前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17年度音乐报告,显示磁带销量增长明显,创下2012年以来记录。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磁带整体销量达到了17.4万盒,而相比2016年来的12.9万盒,增长趋势接近35%。有人说,磁带继黑胶之后要逆袭音乐市场,但其实17.4万的销量与黑胶销量实在无法比较,后者高出100倍有多。然而最重要的是,数据提醒我们,原来磁带还活着·····
磁带是上世纪70至90年代流行的音乐存储媒介,或是说,是当时很多人的流行音乐启蒙老师。淘磁带,手动倒带都是美好的集体回忆。
揭开四方的透明塑料壳,取出一盘磁带,翻过A面,按下play键,听着空白袋自动摩擦的声音,等待音乐响起,直到听到戛然而止的那一声弹跳再换到B面,开启另一段音乐旅程,听音乐的仪式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满。
另一面,它缩短了人与音乐的距离感,“磁带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雅虎音乐评论称,“它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也让朋友之间共享音乐更为方便,你甚至还可以用磁带记录下自己搞怪的演唱,人们与音乐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从1898年到2017年
1898年
丹麦人波尔森设想,利用电话机的电流将一个长的磁性载体加以部分磁化来记录声音。并实验成功制成最早的磁带---钢丝磁带。
1926年
美国的奥莱尔把铁粉涂在磁带上做出了第一个现代磁带的雏型。
1947年
美国3M公司开始出售#100磁带,实现纸基磁带商品化。
1963年
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了全球首盘盒式磁带,大小仅为早期的菲德里派克循环卡式录音机的1/4,磁带双面都由塑料外壳包裹,可最大程度保护其中的数据,每一面可容纳30到45分钟的立体声音乐。
20世纪80年代
便携式随身听的出现促使磁带风靡全世界,随身听因此成为便携式音乐市场的象征。可是,磁带经历了80年代末的销售高峰后便开始急速萎缩,到90年代初期,CD销量已超磁带,似乎拉起了磁带时代的落幕。
2007年
当英国一个主要的电器零售商宣告停止销售磁带后,《太阳报》就自作主张宣告了磁带的死亡。
2010年
美国有25个音乐厂牌开始重新制作磁带,一些独立乐队也尝试推出磁带专辑,磁带又重生了。
2017年
2015年,2016年,2017年美国磁带整体销量分别为7.4万盒,12.9万盒,17.4万盒。
磁带真的又活过来了?
2017年磁带的人气也在悄然增长,这得益于电影《银河守护队》的热潮(电影中男主角的珍贵物品之一就是录满经典金曲的磁带),从销量上看,《银河护卫队》原声带系列占据了2017年美国磁带总销量的22%,共售出约3.9万盘,这是电影故事引发的回响,还有情怀的胜利。非原声带类销售量最高的磁带是,售出约3000盘的Eminem《Eminem Show》。
随复古潮流的涌动,不少年轻歌手的专辑也附带玩起磁带概念,例如贾斯汀·比伯的《Purpose》、“盆栽哥”威肯(The Weeknd)的《Beauty Behind the Madness》、“戳爷”特洛耶·希文的专辑《Blue Neighbourhood》等。
在中国,1980年到2000年初,磁带风行20年期间每年的发行量以千万盒计,70年代,改革开放,磁带带来了西方及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为当时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思想冲击,打开了解世界的大门。磁带因其耐用性和易于复制性在欧美促进了地下摇滚和朋克音乐的发展,同样地在国内,磁带也催生了一批以崔健、黑豹乐队为代表80年代内地乐坛先锋的成长。随80后长大,成了磁带音乐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普遍流行随身听播放磁带,后来又流行起便携CD机,踏入千禧年,随MP3格式大行其道,磁带的市场地位真正地至此沦陷。
而同样地,在黑胶回潮后,磁带也在乘势复苏,S.H.E于去年发行的十六周年复刻记念卡带组《小时带S.H.E’s in style》,王晰携其最新专辑《重游往昔》一起推出了卡带,磁带跨越几十年,依然有不变的价值。
只要情怀永在,复古潮流总有再起之时,磁带之所以能够一直被喜爱,除了因为它记录几代人的青春时光,是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之外,还因为它能给人温暖的听感,有质感的音色,和模拟真实感的满足。在听音乐变得几乎零成本的时代,快速的生活节奏迫使我们来不及用心去听,数字取代了人与音乐实体的真实连接,磨灭了人与音乐载体之间的亲密感,此时,有温度的声音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磁带的音频有方法可以导出,但我们寄托在磁带上的青春却无法再现,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磁带和实体CD一样,它不是单纯音乐载体,它更是情感和记忆的载体,更是生活的沉淀,它意义非凡。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进入享乐派商城